随着中国车企在高阶辅助驾驶赛道的领跑,仍然依赖中国市场的外资车企也在加码智驾系统的迭代升级。至少到目前为止,除了特斯拉,还没有任何一家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实现高阶智能驾驶落地。
去年,凯迪拉克正式对外披露全新车型Celestiq,这是基于通用Ultium(奥特能)平台打造,继LYRIQ(锐歌)之后的凯迪拉克品牌第二款纯电动车型。
最新披露信息显示,这款车将首发搭载通用汽车下一代Ultra Cruise智能驾驶系统,起售价超过30万美元,并将最快于2023年底投产。此前,官方表示,这款车将首先通过进口方式进入中国市场。
和目前已经上市的上一代辅助驾驶系统Super Cruise相比,Ultra Cruise进行了全面的软硬件系统升级,包括从Mobileye切换至高通平台,7个800万像素摄像头、7个毫米波雷达(4个近程、3个4D成像远程雷达)以及1个位于挡风玻璃后面的激光雷达。
按照通用汽车的规划,Ultra Cruise将实现逐步OTA升级释放功能,最终实现全场景(高速、城区)的可脱手自动驾驶。毫无疑问,这将是通用汽车面向智能电动时代的杀手锏之一。不过,目前还不清楚这套系统全部功能的释放时间。
从目前已知的开发进展来看,这套系统的感知技术来自于外部合作的第三方供应商,通用汽车进行了部分系统的自研。域控制器部分,搭载高通Snapdragon Ride Platform,包括两颗骁龙SA8540P和一颗SA9000P AI加速单元以及英飞凌的TC397系列MCU。
不过,在中国本土市场都在主推智能电动「科技平权」的大背景下,外资品牌还在采用常规的高端到中低端的渐进式功能下放策略,显然有些不合时宜。
事实上,从2018年-2020年,通用汽车中国就已经经历销量三连跌。在经历了2021年的短暂回升后,2022年该公司的销量再次创下五年来新低。
全新Ultium奥特能电动车平台,也就成了通用汽车的战略转折。除了在动力电池系统上的创新,这个全新的平台配合VIP智能电子架构,支持整车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和底层架构的OTA迭代升级。
去年9月,作为通用汽车全新Ultium奥特能电动车平台的中国首发车型,也是凯迪拉克品牌智能纯电转型的开山之作,高端智能纯电SUV—LYRIQ锐歌开启交付。
不过,去年四季度,这款车的平均月度交付量仅有七八百辆。今年1月,这款车的中国市场交付量为476辆,还看不到任何起色。高通8155座舱计算平台、全新一代Super Cruise超级辅助驾驶系统(带变道辅助)等智能化主流配置,也没能让这款新车一炮打响。
有意思的是,全新一代Super Cruise也只是在2017年推出的1.0版本基础上增加了自动/指令变道,相比于目前中国自主品牌新势力主推的NOA,还有不小的距离。
按照去年通用中国的官方说法,目前公司还在完善自动泊车以及遥控泊车等功能,同时还要最快到2024年才会推出高速/城市NoA功能。后者对应的就是基于全新高通平台开发的Ultra Cruise。
事实上,从Super Cruise在2017年首次量产上车凯迪拉克CT6,这套L2(不含变道辅助)+DMS的辅助驾驶系统由于过度依赖高精度地图数据,而导致系统可用区域非常有限(必须在地图覆盖的特定道路才可以激活系统)。
此外,到目前为止,在中国市场三个品牌中,Super Cruise仅限于凯迪拉克,别克、雪佛兰均未实现搭载。而从今年奥特能纯电动平台逐步下沉后,这套系统才得以覆盖走量价位区间车型。
近日,上汽通用宣布,别克品牌Electra E5纯电动车型将于今年一季度正式发布,上半年正式交付;新车将搭载全新一代VCS智能座舱(高通8155,30英寸6K曲面OLED显示屏,12.6英寸WHUD以及5G版本的别克eConnect车联系统)、全新一代Super Cruise超级辅助驾驶系统。
但,这样的速度,显然还没有跟上中国市场的步伐。过去,合资品牌在技术落地上的优势,荡然无存。
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,高阶辅助驾驶方面,2022年中国市场乘用车NOA前装标配搭载交付达到21.22万辆,首次突破20万辆大关(前装搭载率为1.06%),同比增长接近80%。
此外,NOA搭载的车型配置价格还在不断下滑。包括第三代荣威、博越L等车型,正在把NOA的配置拉至15万元价格区间。这也得益于更多的第三方供应商的进入,NOA方案成本也有望实现进一步下降。
同时,不管是理想、蔚来还是小鹏等一线新势力,都在推动高阶智能驾驶的市场下沉。而作为全球汽车巨头的大众集团,也将在今年开启中国市场L2++的本地化方案上车进程。
此外,按照计划,在未来几年,大众集团还将全力推进MEB Plus电动平台的升级,直接采用高通最新发布的下一代中央计算芯片平台(Ride Flex),支持单芯片多域(包括辅助驾驶、智能座舱等功能)处理,并覆盖旗下大部分走量车型。
同时,随着更多的本土第三方供应商的进入,NOA方案成本也有望实现进一步下降,并推动NOA等高阶L2+辅助驾驶系统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。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此前预计,2025年中国市场NOA前装标配搭载量将超过380万辆,渗透率超过17%。
而在关键的域控制器计算平台方面,市场也进入多元化周期。这意味着,制约高阶智能驾驶落地的核心成本之一的芯片,市场竞争也在白热化。「这对市场的加速普及,是一个重大利好。」
比如,从L8开始,理想在智能驾驶功能上新增了AD Pro智能辅助驾驶系统,搭载地平线征程5,标配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。而售价更高的AD Max采用英伟达双Orin X芯片、激光雷达,以及全套安全冗余系统。
长城汽车则是在去年首发魏牌摩卡DHT PHEV激光雷达版,搭载毫末智行小魔盒3.0自动驾驶计算平台,并首次在中国市场搭载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,配备5nm骁龙8540与7nm骁龙9000,单板算力可达360TOPS。
去年底,黑芝麻智能则是宣布,获得东风集团旗下东风乘用车首款纯电轿车和首款纯电SUV两款车型的项目定点,搭载华山二号A1000系列自动驾驶芯片打造行泊一体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平台,预计在2023年量产。公开信息显示,该公司定点的车企数量已经超过10家。
此外,为了进一步降低方案上车的成本,宏景智驾还在去年推出业内首个基于单颗地平线征程®3芯片开发的、面向量产的行泊一体系统级解决方案,率先实现单SoC行泊一体方案的突破,预计将于2023年第二季度实现量产上车。
目前,从行业来看,基于征程3打造的性价比行泊一体域控方案是平衡量产效率与成本的双优选择,主要包含单颗征程3、两颗征程3、单颗征程3+第三方SoC以及三颗征程3等多种算力方案,可以全面满足10-25万元不同价位的量产装配需求。
而极致的性价比优势,也是中国本土供应商的突出优势。
去年,智驾科技也对外宣布获得广汽传祺L2++量产项目定点,将基于单TDA4算力平台,实现行泊一体(含NOM领航辅助)的产品和解决方案。区别于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多SoC硬件方案,这套行泊一体方案满足了主机厂对于成本的诉求。
同样,在今年1月,福瑞泰克宣布与东风日产启辰品牌进一步达成智能驾驶量产合作,将搭载福瑞泰克ODIN数智底座解决方案,采用更智能的第三代前视摄像头FVC3实现高阶辅助驾驶功能。
该平台可通过小算力的域控平台(ADC20),以及5V5R或6V5R的传感器来实现行泊一体,以及高速公路和城市高架NOA的功能。目前,上述方案已在吉利博越L、领克09等多款车型上大规模量产,提供行泊一体以及高速、城区、城市高架的NOA功能。
此外,佑驾创新的L2+/L2++级智能领航辅助方案iPilot包含高配(7V5R2L)、中配(6V5R/7V5R)、低配(1V5R)等多种解决方案以及行泊一体iPilot方案,目前也均已经拿下多家车厂的项目定点,并且已经正式量产交付。
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,在中国本土自主品牌和供应商的压力之下,不排除后续大部分合资品牌都会选择「大众模式」,转而采用本土供应商的方案来提升车型的价格竞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