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 万元,新能源汽车的分水岭。
在新能源渗透率达到 40.4%的今天,50 万级以上销量排行榜上,依然是我们熟悉的燃油车老朋友:奔驰、宝马、奥迪。可以说在电动化时代,50 万级是 BBA 的最后一块自留地:销量可观、品牌叫座、利润率高、新能源渗透率低,站着就把钱赚了。
因此,这也成了自主品牌人人眼馋的领域。先有理想 L9 和腾势(参数丨图片) D9 登场;最近,华为盯上了这块「肥肉」。
12 月 26 日,几乎预热了一整年的问界 M9 终于上市。「1000 万内最好」「地表最强」……在介绍这款车时,余承东几乎把广告法中的违禁词说了个遍,足以看出华为对这款车的重视。
从定位来看,抛开发布会 PPT 上频频亮相的库里南、迈巴赫,问界 M9 更实在的对手是宝马 X7、路虎揽胜,以及理想 L9。从尺寸上来看,这几款车都是全尺寸 SUV:
从价格上看,问界 M9 46.98~56.98 万元的起售价比理想 L9 Max 还贵了1万元,而且不同于理想的「全系标配」,问界 M9 真金白银的选配不少。
至于能否抢到 BBA 最后的圣地呢?就要看问界 M9 的配置能不能打动大家了。
除了「冰箱彩电沙发」
「1000 万级 SUV」还有什么黑科技?
「冰箱彩电大沙发都是小康水平,不是真正的豪华」。今年 4 月的上海车展前夕,余承东曾经这样预告问界 M9。
火药味儿也好,实话实说也罢,对于问界 M9 这样一款起售价 46.98 万的 D 级豪华 SUV,是需要一点儿堆料以外的东西证明自己。
在看完了余承东全场 1 个多小时、200 多张 PPT 的介绍后,问界 M9 这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:座舱「大力出奇迹」,整车全是「黑科技」。
可以说华为这些年在汽车上投入的 200 多个亿,总算找到展示的舞台了。
01
座舱「大力出奇迹」
前段时间,问界 M9 提前公布了一些座舱的细节,在中我们进行了分析;随着 M9 的正式上市,剩下的 0.01%的面纱也被掀开了。
在以前的座舱情报局中,我们曾用「大力出奇迹」来形容奔驰 S 级,现在看来,这个词用在问界 M9 身上更合适。
比如,大 6 座 SUV 都卷「冰箱彩电沙发」,于是问界 M9 在车里给了「10 个彩电」的选项:
除了常规的「仪表+中控+副驾」的三联屏设计外,第二排和第三排还支持 MagLink 接口,可以扩展 4 个后排娱乐屏;
如果不够,还有 32 英寸升降式投影幕布,相比于后排折叠屏更节省空间,也不耽误停车时的使用体验;
如果还不够,75 英寸的 AR HUD 也支持看视频;
如果是屏幕重度依赖患者,M9 还提供了百万像素的 HUAWEI xPixel 大灯显示剩余充电时长,或者光毯,或者投影看视频……
在「沙发」上也同样,都流行卷零重力座椅,问界 M9 就提供了副驾+二排的双零重力座椅,而且二排座椅放倒时,副驾可以收起来变成脚托。
相比于其他车型,全尺寸 SUV 车主对空间需求更大,于是问界 M9 在空间上让三排乘客都有 1m 左右的空间,第三排空间也有 950mm;更需要收纳空间,于是车内有主驾保险箱、副驾侧边柜等 41 个储物空间;更关注后排用户的体验,于是给六个座位都配备了单独的充电口、杯托、手机槽、HUAWEI MagLink 插口……
可以说能通过数量解决的问题,问界 M9 直接拉满了。接下来就是体验的质感了。
比如,「旗舰行政 SUV」关心的隐私问题,问界 M9 做了隐私声盾功能,原理有点类似于降噪耳机:当后排乘客交谈时,主驾头枕音响的抵消扬声器能开启降噪功能,后排聊生意也不怕被司机听到。双层静音玻璃、整车主动安全降噪技术可以将匀速 120km 情况下的行驶噪声,降至 60.9 分贝,满足了安静、私密的需求。
02
整车「全是黑科技」
与不久前上市的智界 S7 一样,问界 M9 也搭载了华为的途灵底盘、巨鲸 800V 高压电池平台、华为 ADS 2.0 和鸿蒙座舱 4.0。而且相比于智界 S7,身长超过 5 米 2 的问界 M9 还要解决大车不好开的问题。
我们先来看一下性能,问界 M9 有纯电和增程两个版本。
增程版本的峰值功率为 365kW,零百加速 4.9s;增程版中 52 度电池的纯电续航为 275km,综合续航 1402km;42 度电池的纯电续航为 225km,综合续航 1362km。
纯电版 M9 搭配华为自研、联合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「巨鲸」800V 碳化硅高压电池平台,电机最高转速 22000 转,峰值功率为 390kW,零百加速纯电为 4.3s。
在「巨鲸」800V 高压平台加持下,问界 M9 最高充电功率 310kW;高压快充 5 分钟,续航 150km。
在底盘方面,问界 M9 搭载了华为的途灵智能底盘,采用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架,全系标配智能闭式空气悬架和 CDC 可变阻尼减震器。基于 HUAWEI iDVP 智能汽车数字平台,途灵智能底盘可以每秒 20 次扫描路面,实时根据路况调节悬架和扭矩。
针对大车不好开的通病,问界 M9 解决的方式是「猫头鹰」转向,把前轮最大转向角增加到 41.75 度,最小转弯半径 5.8 米,用余承东自己的话来说,「比 Model 3 转弯半径还小,感觉像在开小车一样。」
这样至少不用担心豪华品牌「付费 xxxx 解锁后轮转向」的操作了吧。
除了底盘外,问界 M9 的车身安全性方面起了个新名字,叫「玄武车身」。
具体来看,车身铝合金体积占比 80%,白车身轻量化指数 2.02;整体来说,轻量化指数在 2.5 以下就属于比较优秀的水平了。
同时,M9 采用了 9000 吨一体化压铸工艺,后车体的大型部件一体压铸而成。目前,除了最早使用一体压铸工艺的特斯拉,越来越多车企开始采用这项技术,在轻量化、提升生产效率和精度方面的优点还是很明显的。
此外,全车有 12 处采用了 2000MPa 核潜艇级热成型钢。之前,极氪 009 的双 A 柱就采用了 2000MPa 热成型钢,这次问界 M9 的 A 柱、B 柱、车门都采用了 2000MPa 热成型钢。
整体来看,这套玄武车身的用料还是挺扎实的,余承东在发布会上专门展示了一段 M9 被两个大车夹击、AB 柱不变形的视频。
03
高阶智驾驶:
开箱即用的「全国都能开」
上个月,余承东曾在发布会上分享过全新问界 M7 的 10 万张订单中,智驾版占比超过了 60%。
也许大众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的接受度还需要时间,但是问界系列的潜在车主,对智能驾驶的接受度绝对是比较高的。
在智能驾驶方面,问界 M9 全面升级 HUAWEI ADS 2.0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,搭载全新设计的 192 线激光雷达,通过 GOD 网络 2.0 和 RCR 网络 2.0,可以不依赖高精地图,全国都能开。
从现场公布的信息来看,目前高速、城市快速路 NCA 已经全国开放;截至今年 12 月底前,城区 NCA 也将全国开放。这样来看,1 月 26 日开启率先交付的问界 M9,基本上能做到高阶智驾开箱即用,不用等待。
最后:
2 小时 1 万张订单,豪华市场变天了?
就在问界 M9 发布会结束两小时后,问界公布了最新的订单海报:2 小时大定突破 1 万台。
如果说之前余承东透露的 5.4 万张订单中有不少「意向订单」的水分,这 1 万张大定订单就是真金白银的投票了。
以前,豪华车市场的消费者们更在乎发动机性能、底盘质感、真皮座椅和木饰板内饰营造出的豪华感,以及传统车企百年来打造出的品牌价值;
而如今,更高效的三电系统、更智能化的座舱配置、更解放驾驶员的智驾体验,开始慢慢改变大家的看法;甚至当底盘和车身这些最「机械」的零部件都被「智能」占领时,大家对于「传统豪华品牌」底蕴的分量也开始重新考量了,这就给自主品牌留下了攻占豪华市场的机会。
(图片来自网络)
至于华为能否抓住这次机会,就看问界 M9 的表现了。
本文作者:米其林